隨著動力
電池行業(yè)競爭的加劇,企業(yè)們謀求登陸資本市場的同時,也有的終止了上市。去年12月22日,據上交所官網信息,蜂巢能源及其保薦人中信證券撤回發(fā)行上市申請。根據相關規(guī)定,上交所終止其發(fā)行上市審核。蜂巢能源對此回應:“將啟動其他融資方案。”
而2024年剛剛過去不到兩個月,近期已經有兩家公司的IPO終止。與此同時,還有多個鋰電項目終止。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又將持續(xù)多久呢?
又有兩家公司終止上市
上交所官網1月19日披露的信息顯示,深圳市誠捷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捷智能”)沖刺科創(chuàng)板的進程終止,原因是誠捷智能及其保薦人招商證券在近期撤回了發(fā)行上市申請,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公司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的審核。
資料顯示,誠捷智能成立于2007年,是國內電容器和鋰電池制造設備商頭部廠商,主營業(yè)務為電容器制造設備、鋰電池制造設備等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目前,誠捷智能46系大圓柱電池卷繞設備已取得比亞迪、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知名客戶的批量訂單。該公司原擬募集資金5.87億元,分別用于智能裝備生產基地項目、研發(fā)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據悉,誠捷智能本次IPO前,小米智造于2023年4月30日通過受讓股份的方式取得發(fā)行人312.8336萬股股份,取得股份的價格為25.29元/股,發(fā)行人整體投后估值為22.50億元。
1月17日,吉銳科技(全稱:贛州吉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報進度更新,審核狀態(tài)變更為“終止”,原因系公司及保薦人撤回發(fā)行上市申請。
資料顯示,吉銳科技成立于2019年5月,從事廢舊鋰電池正極材料回收利用及鋰電池材料的研發(fā)、生產、銷售與加工服務,主要產品包括電池級碳酸鋰、磷酸鐵、鎳/鈷/錳鹽等。
2023年5月8日,吉銳科技IPO獲深交所受理;同年6月2日,深交所發(fā)出首輪問詢,并于9月28日發(fā)出第二輪問詢;2024年1月17日,公司和保薦人主動撤回。在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的發(fā)行上市審核前,吉銳科技尚未回復第二輪問詢。
招股書顯示,吉銳科技本次IPO擬募資11億元,募集資金擬用于年處理30萬噸鋰電池循環(huán)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年處理11萬噸磷酸鐵鋰電池)、鋰離子電池材料循環(huán)制造研發(fā)技術中心項目。
多個鋰電項目終止
除了放棄資本市場,去年以來,還有多家企業(yè)取消了此前的鋰電項目,還有的縮減了投資金額。
華體科技1月19日宣布,終止認購莫桑比克九州資源公司的85%股權。華體科技于2023年12月26日召開第四屆董事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對外投資并涉及鋰礦礦權投資的議案》,公司擬通過控股子公司華體國際能源(海南)有限公司以3000,000美元認購莫桑比克KYUSHU RESOURCES,SA,新增注冊資本570000.00MT(莫桑比克梅蒂卡爾,莫桑比克法定貨幣),增資完成后,九州資源公司的注冊資本變更為670000.00MT。
對于本次認購終止的原因,華體科技稱,根據對當前國際環(huán)境的判斷,鋰礦石價格持續(xù)下跌及低位運行時間無法確定,公司預計可能會對礦山開發(fā)帶來較大影響。
1月5日,順灝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鈉離子電池項目已終止,目前未開展鈉離子電池業(yè)務。去年8月,該公司發(fā)布公告,公司與久森新能源簽署出資協議,共同投資設立灝森鈉電。
2023年12月,寒銳鈷業(yè)終止“6萬金屬噸鎳高壓浸出項目”,以及“26000噸/年三元前驅體項目”,同時轉而建設“年產2萬噸鎳金屬量富氧連續(xù)吹煉高冰鎳項目”。
11月,新宙邦公告終止建設總投資約12億元的珠海新宙邦電子化學品項目。同年8月,天賜材料又宣布將終止捷克天賜年產1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項目(一期)并注銷其子公司,同時計劃在摩洛哥進行產能建設。
8月,震裕科技公告稱,公司擬終止《震裕新能源電池結構件二期項目投資協議》。該協議于2022年1月簽署,擬投資總金額為5億元。
8月,中元股份公告,擬終止向洛陽正浩定增募資不超7.72億元。該定增原計劃將用于年產20萬噸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建設項目。根據規(guī)劃,該項目總投資為34.43億元。
6月,多氟多公告稱,調整公司向特定對象發(fā)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規(guī)模,從不超過55億元調整為不超過20億元。原計劃募資44億元的“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關鍵材料項目”縮減至募資15億元。
6月,協鑫能科公告稱,擬調整發(fā)行可轉債方案,將募集資金總額從不超過45億元調整為26.49億元,并刪除了“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
產能嚴重過剩
企業(yè)終止上市及鋰電項目,除了出于對自身情況的考慮,還有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的快速發(fā)展,電池產能快速擴張,供需關系已呈結構性過剩態(tài)勢。
來自《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yè)投融資白皮書(2024年)》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鋰電產業(yè)鏈企業(yè)涉及IPO事項的企業(yè)共有99家,其中83家進入到IPO流程,其余16家處于上市輔導階段。全年有28家企業(yè)成功IPO,12家企業(yè)已經過會,15家企業(yè)處于終止或中止狀態(tài),83家企業(yè)擬募集總金額達到963億元,募集資金投向主要用于項目新建、研發(fā)中心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提到,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已從過去“少電、缺電、貴電”轉換到電池產能過剩。預計到2025年,中國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約為1000—1200GWh,目前行業(yè)產能規(guī)劃已達到4800GWh,出現嚴重過剩。
有機構指出,鋰電產業(yè)鏈經過2020—2022年的急速擴張,2023年市場漸顯疲軟,主要體現在新招標項目大幅減少、企業(yè)目標完成率低、以及產品價格腰斬三方面。另外,從產能利用率看,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鋰電產業(yè)整體產能利用率從2022年的87%跌破50%。
展望未來,中信建投研報預計,2024年
電動車電池需求1036GWh,同比增長26%,疊加小動力、消費鋰電、電力系統(tǒng)儲能、通信儲能的電池需求后,預計2024年全球鋰電總需求為1519GWh,同比增加30%,2025/30年預計為2.0、3.9TWh,同比增加28.5%/15%。
華泰證券則指出,鋰電領域經歷需求、產能依次快速增長后,目前面臨產能過剩挑戰(zhàn)。預計2024年供需將進一步惡化,2025年有望緩和。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