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周年記:風過后,有人止血有人倒地

時間:2018-04-27 11:44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綜合報道
點擊:

  2017年3月,繼共享單車后,共享充電寶站上風口:資本蜂擁而入的背景下,幾個月完成幾輪融資就跟玩似的。但在這個風口上,可能“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也可能“北風卷地白草折”。
 
  如今,周年之際,值得一“記”的是:來電、街電、小電宣布盈虧平衡,開始釋放出向好的信號;只能一“祭”的是:有些共享充電寶企業(yè)已陣亡。
 
  創(chuàng)業(yè)者蜂擁而入
 
  2017年3月31日,小電宣布融資,共享充電寶成為金沙江創(chuàng)投朱嘯虎繼滴滴、ofo之后看好的另一個共享經濟項目。朱嘯虎公開表示,充電是剛需,未來幾年內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繼小電之后,來電、街電、Hi電等企業(yè)相繼宣布融資消息,40天的時間里共有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進入共享充電寶行業(yè),融資額約為12億元,這是2015年共享單車剛出現(xiàn)時獲得融資額的近5倍,其中小電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從天使輪到B輪的3輪融資,Hi電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完成兩輪融資。共享充電寶就這樣火了起來。
 
  火熱的融資吸引了市場的極大關注,但隨后出現(xiàn)的一些行業(yè)事件又將共享充電寶推到鎂光燈下:2017年10月11日,共享充電寶品牌樂電(LeDian)正式宣布停止運營,隨后搜狐科技頻道爆出小寶充電、泡泡充電、放電科技、PP充電、河馬充電等多家企業(yè)相繼走到項目清算階段,曾經位于第一梯隊的Hi電則爆出負面新聞,外界對此解讀為“洗牌期”來臨,對于共享充電寶商業(yè)模式的討論再次熱烈起來。
 
  對于外界的質疑,街電CEO原源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顯得很淡定:“這些倒閉的企業(yè)壓根就沒起來過,只是炒了一把噱頭。”來電科技合伙人、CMO任牧則更直接地稱:“它悄無聲息地出現(xiàn),悄無聲息地死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它們自己知道自己曾經存在過。”同時任牧指出,創(chuàng)業(yè)者蜂擁而入也是因為低估了共享充電寶行業(yè)的技術難度。
 
  從已經關閉或者傳出問題的幾家共享充電寶企業(yè)的共性來看,其創(chuàng)始人都沒有與電池行業(yè)有關的基因。Hi電創(chuàng)始人劉文源在接受《創(chuàng)業(yè)邦》采訪時感嘆:“這個事情很多人都覺得門檻低,結果把個人名聲還有人脈都搭進去了,拿個幾百萬,發(fā)現(xiàn)事實不是這樣的。”
 
  資本回歸理性
 
  共享充電寶市場遇冷,除創(chuàng)業(yè)者低估行業(yè)門檻而導致的失敗外,還與資本的態(tài)度有關。不得不承認,資本對于一個行業(yè)是否能成為風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時間上看,共享充電寶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行業(yè):來電科技2014年就已經成立,街電稍晚,成立于2015年,然而在資本進入以前一直默默無聞。
 
  “創(chuàng)投市場,風口又不是電風扇,不會一直吹,一定是吹一陣停一陣,這中間資本起了巨大的作用。”任牧說道。
 
  去年7月前,共享充電寶行業(yè)的融資節(jié)奏一直都很緊湊,不斷有新的玩家出現(xiàn)宣布融資消息,其中就包括后起之秀怪獸充電,然而進入8月后,整個行業(yè)的融資頻率突然下降。
 
  事實上,截至去年5月、6月,金沙江創(chuàng)投、紅杉中國、高榕資本、SIG、紅點中國等國內一線的投資機構均已入局,任牧指出,在這種情形下對于后進入的小玩家來說,可選擇的投資機構比較少,“他們在市場上已經有了比較好的投資標的。”
 
  同時,共享充電寶市場頭部玩家的估值已經相對較高,這使得投資機構更加慎重地看待整個行業(yè)——“共享充電寶項目真的值那么多錢?投資機構也會有這樣的疑問。”任牧說道。
 
  原源認為,另一個導致投資機構謹慎看待共享充電寶項目的原因是共享單車行業(yè)倒閉潮的出現(xiàn)。根據畢馬威此前發(fā)布的報告,2016年中國風投公司共投出了31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0%,其中大部分流向了共享經濟公司。
 
  “共享單車火熱的時候資本蜂擁而入,然而2017年經過一輪盲目的擴張,很多企業(yè)倒閉,許多資本被套了進去,投資機構對共享充電寶的狂熱也慢慢冷靜下來。”原源指出。
 
  線下競爭愈發(fā)激烈
 
  無論共享充電寶市場是否遇冷,對于生存下來的企業(yè)來說,資本帶來的好處已經顯現(xiàn):更多的用戶開始了解并使用共享充電設備。根據阿拉丁統(tǒng)計的2018年3月微信小程序榜單TOP100,小電、怪獸充電、街電等共享充電寶企業(yè)都位列其中。
 
  但是隨著融資頻率的明顯下降,企業(yè)自我造血的能力越來越重要。對于目前主要依靠租金為主要營收來源的共享充電寶企業(yè)來說,點位的選擇越來越重要、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事實上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各家共享充電寶企業(yè)都在不停地更新迭代產品,并不斷拓展業(yè)務場景以搶占更好的點位:來電從大機柜模式向小機柜延伸;街電反向由小到大,開始增設大機柜產品;小電和怪獸也紛紛進軍小機柜領域。不過,由于共享充電寶企業(yè)的基因及對市場的看法不同,導致各家在點位的選擇和擴張的策略上也有所不同。
 
  在任牧看來,共享充電寶的發(fā)展階段必然是從產品入侵硬件到產品適應場景,再到產品融入場景,最后到產品改造場景。而所謂的改造場景就是通過產品去滿足或者解決場景中原來沒有解決掉的需求,從而尋找挖掘,甚至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商業(yè)機會和商業(yè)價值。
 
  因此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來電基于場景的特殊性及不同的需求,選擇相應的硬件去匹配場景,通過為商家解決需求的方式綁定商家,進而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其中就包括將共享充電寶與自助售賣機、商場導引地圖、餐廳點菜系統(tǒng)做結合。
 
  當然,對于“不同的產品場景適合不同的產品”的認知,大家是一致的,街電也推出了跟機場航班信息相結合的產品。但或許是陳歐入主街電后所帶來的互聯(lián)網流量思維及背靠聚美“不差錢”的緣故,街電和來電在打法上存在很大的差異:街電更多的是通過標準化的產品快速在市場上鋪量,從而達到更大的設備鋪設密度以獲取更多的用戶訂單。
 
  原源認為,標準化的產品市場教育成本相對比較低,“只需要復制復制再復制,在市場上快速出量。這樣供應鏈的成本會降低,供應鏈成本降低之后向用戶收費也會越來越低。”因此街電在共享充電寶點位的選擇上更加開放,居民區(qū)等場景也在其考慮范圍之內,以便用戶歸還,這和街電鋪量的市場策略也是一致的。
 
  剛剛完成B+輪融資的小電則提出2018年主推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并且會在一線城市做更大的運營,奪回戰(zhàn)場,比如餐飲場景等。“目前小電BD團隊接近800人,在跟許多店鋪簽訂獨家排他協(xié)議。”小電方面向記者表示。
 
  未來結局待定
 
  2017年底,街電宣布部分城市盈利,第二天來電宣布再次實現(xiàn)盈虧平衡。到了2018年,小電也在3月22日舉辦的B+輪融資發(fā)布會上對外確認盈利。
 
  據原源及任牧介紹,目前共享充電寶企業(yè)的營收主要來自于租金,不過各家也都在探索新的盈利方式,包括電商、新零售、互聯(lián)網金融等。此外,小電方面還向記者表示,2018年將會增加社群玩法,深耕一二線城市用戶,以拓展電商、金融、會員體系等多元化營收渠道。
 
  相比于小電、來電、怪獸充電,街電的營收壓力反而沒有那么大。陳歐此前曾公開表示后續(xù)將注入幾十億元資金發(fā)展街電。對于變現(xiàn),原源表現(xiàn)得并不著急。原源認為,共享充電寶市場天花板比較高,還有一個很大的增長空間——“現(xiàn)在我們每天有100萬訂單,但是100萬其實在互聯(lián)網公司不算什么,很多企業(yè)都能達到這樣的流量級別,我覺得至少每天有三五百萬再去考慮變現(xiàn)會比較合適。”
 
  總而言之,共享充電寶行業(yè)進入平穩(wěn)發(fā)展期,并釋放出向好的信號,但經營企業(yè)追求的是利潤,盈虧平衡只是第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充電寶所設想的廣告等各種盈利方式,此前也曾多次被共享單車企業(yè)提及。不過,不久前美團CEO王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單車是比外賣、網約車更累更重的業(yè)務,而且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美團收購摩拜也被外界視為欲借助摩拜完善其出行板塊,最終打造“吃、喝、住、行”的生態(tài)閉環(huán)。
 
  從摩拜的結局看,共享單車最終成為巨頭生態(tài)場景中的一環(huán),而其作為一個獨立生態(tài)的可能性尚未得到驗證,一直被拿來與單車做對比的共享充電寶是否會“淪為”與摩拜一樣的結局還未可知。
(責任編輯:admin)
文章標簽: 融資 共享充電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電池聯(lián)盟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電池聯(lián)盟)”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
QQ:503204601
郵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歡
專題
相關新聞
本月熱點
歡迎投稿
聯(lián)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發(fā)送郵件時用@替換#
電話:010-56284224
在線投稿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