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臨預算危機的德國政府提前結束了“環(huán)境獎金”計劃,該計劃是德國政府針對C端
電動車銷售的補貼,此舉意味德國電動汽車補貼計劃于本周全部結束,原計劃實施到2024年底。
德國此次退補的對象沒有針對性。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yè)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對《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表示,“德國取消補貼,對所有的車企都會帶來影響。由于中國針對B端的出口車很少,從這一角度看,德國全面取消補貼對歐洲本土的車企影響更大一些。”
中關村物聯(lián)網產業(yè)聯(lián)盟副秘書長袁帥也表示,取消補貼可能會對德國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力產生影響,因為它們需要面對來自其他國家更具競爭力的電動汽車制造商的競爭。
而國內有觀點認為,這將對中國
電池廠產生負面影響。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頭部
電池公司的股價隨即創(chuàng)下階段新低,盡管其股價在近兩個交易日略有回升,但漲幅仍然不能抵消本周一(12月18日)的跌幅。
多家中國車企、電池廠最新回應來了
為進一步了解上述政策變化所帶來的影響,近日,《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多家產業(yè)鏈相關企業(yè)。
對此,寧德時代回應《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稱,(德國取消補貼)對該公司影響很小,“整個產業(yè)的發(fā)展補貼本來就是不持久的補貼,它總歸是會退出的,我們主要靠產品競爭力。”
國軒高科證券部表示,“我們在德國有特定的客戶,會有一些應對措施,目前來說應該影響不大。”
多廠商同樣表示,對自身“影響不大”。
欣旺達稱沒有看到德國政策的針對性,(補貼下降)或存在一定影響。“對他們當地的電動汽車銷售方面可能會有一個小的波動……終端客戶肯定還是受到消費方面的刺激。如果補貼下降,肯定還是存在一個連鎖反應的。不過因為德國那邊我們只是個營銷點,沒有生產基地應該也還好。”
“這個(德國取消補貼)對車的銷量可能會有一部分影響,相應的電池廠商也會有一點影響,長期看還是正常的。就跟中國國內去年的情形一樣,只是一個行業(yè)發(fā)展的必經之路。”長遠鋰科稱,(退補)是行業(yè)發(fā)展的趨勢,行業(yè)發(fā)展慢慢成熟了之后,補貼肯定會越來越少。
珠海冠宇則表示,生產補貼本就很難對中等廠商產生影響,“我們可能會間接受到影響,相當于促銷活動沒有了。”
車企方面,長城汽車證券部表示,在德國有賣車,主要賣的是摩卡。不過由于這塊業(yè)務量不大,補貼下滑沒什么影響。
上汽集團證券部回應《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稱,該公司在海外開辟了較多業(yè)務點,已建立一定知名度,而在德國的業(yè)務基數沒有特別大,政策對銷量的影響是短期的,從長期來看可能沒有影響,還需看整個行業(yè)和市場的反應。
海外電動車補貼退潮期已至 如何應對?
盡管上述車企、電池生產商作出了較樂觀的回答,但從產業(yè)整體情況來看,海外政策變動或對國內企業(yè)產生影響。從今年11月的銷量來看,國產品牌在德國、英國、法國、挪威、瑞典五國中出現的頻次已明顯降低。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yè)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對于中國車企來說,因為中國車企進軍德國市場比較晚,享受補貼的窗口期更短,這讓中國車企跟國際車企直接競爭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而出海建廠被視作緩解壓力的方式之一。“比如,企業(yè)在東南亞建廠,或在泰國、南美建廠,長期來看,或能進一步降低其在歐洲市場的相關成本,包括造車成本和運輸成本,從而提高競爭力。”張翔稱。
長城汽車目前在俄羅斯、泰國、巴西等地均已建廠,該公司表示,建廠主要是更好地降低成本,把產業(yè)鏈、供應鏈都打通,在當地進行生產銷售。“建廠前期成本高,但可以少點運輸費。歐美建廠的話,要是規(guī)模效應起來了,人力成本也就沒什么了。”
另據了解,比亞迪和MG都有計劃在歐洲建立工廠;我國不少電池廠,如: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亦紛紛公布在美國建立工廠的規(guī)劃。
其中,頭部電池廠商或許更具優(yōu)勢。國軒高科方面對《科創(chuàng)板日報》記者表示,海外建廠的成本一般來說比國內更貴,因為國外用工成本較高。“主要的考量還是那邊電池售價也比國內高一些,我們海外客戶本地化生產,也能更好為這些客戶供貨。”
欣旺達坦言,海外建廠對成本效率的要求更高,比在國內建廠要考慮的因素更多。
珠海冠宇則表示,除非有客戶有強烈的意愿,也能配套一些訂單,才會有出海建廠的計劃,“要不然直接投資的話太虧了。”
需要注意的是,國內企業(yè)海外建廠亦面臨不少挑戰(zhàn)。在IPG中國區(qū)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如何降低成本、擴大市場規(guī)模、獲取當地人才資源、打通相關渠道、提高品牌影響力等,都是企業(yè)所要解決的難題。
(責任編輯:子蕊)